【王昱,东华大学 产业经济学硕士 】
企业大学又称公司大学,是由企业出资组建,以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为核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按照混合式培训模式设立的虚拟化或器物化的企业学习基地,它以构筑企业全员培训体系为基础,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入和企业学习习惯的培育,形成企业知识管理、人才加工、市场竞争的智力平台,最终成为实现企业战略规划的有力武器。国内企业纷纷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成立或组建了相类似的企业高等学府,如平安大学、海尔大学、华为大学、腾讯企业大学等。
1、企业大学的概念和特征
企业大学又称公司大学,是由企业出资组建,以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为核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按照混合式培训模式设立的虚拟化或器物化的企业学习基地,它以构筑企业全员培训体系为基础,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入和企业学习习惯的培育,形成企业知识管理、人才加工、市场竞争的智力平台,最终成为实现企业战略规划的有力武器。国内企业纷纷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成立或组建了相类似的企业高等学府,如平安大学、海尔大学、华为大学、腾讯企业大学等。企业大学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社会性:通过建设企业大学使培训对象从企业内部员工发展到面向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如客户、合作伙伴及行业企业等,最后到面向社会群体,使企业的教育资源与合作企业、员工家庭和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共享,对于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扩大企业的行业及社会影响力,对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战略意义。
(2)企业性:企业大学与社会性普通大学或培训机构的区别在于,企业大学在战略功能、管理模式、课程、讲师和学员等方面都带有强烈的企业“烙印”,因为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
(3)战略性:企业大学以企业战略为核心来设计和运营,企业大学是企业战略实现的重要助手。一方面企业大学有助于企业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学习和灌输企业文化和战略思想,形成企业合力和员工凝聚力;另一方面企业大学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运作实施,为企业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4)自主性:企业大学相对于公司内部的其他职能部门而言,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其类似于企业的一个项目,可以独立运行,并自主的开发课程、自主挖掘培训讲师、自主开发新的培训项目等。
(5)针对性:一方面,企业大学主要还是为某企业服务,说明其服务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企业大学的核心功能是知识的传递与更新、人才的培养与塑造,通过科学的教学机制的设计打造企业知识资源体系,建设知识管理体系,并且通过企业大学建造企业自身的人才生产线,通过生产线上的“加工”与“深加工”,打造出合格的企业人才队伍,说明其服务功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6)持续性:企业大学整个培训体系的运作是一个持续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它通过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培训方式的有效结合,使企业大学保持充分的延伸弹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使所有学员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技巧,保持企业大学持续旺盛的生命力。
2、构建立体式企业大学对企业的现实意义
当前,国内本土企业所建立企业大学所承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1、帮助企业塑造及完成战略的制定,促进企业战略、经营计划或目标的实施,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业务价值链的整合,建立并巩固与供应商及客户的互动关系;2、将教育与培训整合于一身,提升企业内部各层级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改善企业内部的沟通,提升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 3、企业大学可以弥补中国基础大学教育的不足,通过灌输“终生学习”战略留住员工,以吸引有能力和具潜质的人加盟,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厚度;4、企业大学的建立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可以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一种公关工具,与当地政府建立关系,增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而仅仅将企业大学作为企业培训功能的延伸,实际上仅发挥了企业大学很小的价值或功能,造成企业大学的“大材小用”,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对于一些有实力、有魄力、有决心和有魄力建立企业大学的企业,最好是逐步建立立体式企业大学,因为我们所提倡的立体式企业大学对于大型集团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具体如下:
1)通过构建立体式企业大学,实现培训对象和培训组织的立体化和多元化,从针对企业内部员工或组织到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再延伸到整个社会,一方面使企业集团在建设和发展企业大学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人才、信息、政策等资源支持,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对于积累和沉淀企业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与外部机构、行业协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互动,实现企业发展与外部资源的有机结合,构筑企业在行业及社会中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对于企业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整合,提升社会认知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通过构建立体式企业大学,一方面使企业集团在建设企业大学的过程实现企业文化的整合和企业发展战略的统一,统一了员工的认识,形成企业快速发展的合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员工忠诚度;另一方面通过配置企业大学系统使学习成为一项关键性的企业业务,而不是一次性的活动,从而实现了企业内部知识的沉淀、管理、传播和创新,使企业员工以更低成本了解更多知识、更快地进行学习,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
3)通过构建立体式企业大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集团内部各部门及分支机构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提高了相互间的协作配合能力,理顺了跨部门工作的流程,降低了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和难度;另一方面在企业大学系统运作成熟之际,扩大企业大学受众的范围,缩短与合作伙伴、客户及更广泛社会大众的距离,最终促进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通过构建立体式企业大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各层级业务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专业与通用知识和技能,对于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工作效率、质量,大幅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工作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系统中课程分配、学习跟踪、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因人、因岗设置课程,动态调整课程安排,以及量化评估企业培训效果和对于整个培训过程跟踪监控的管理机制等,从而保证高质量的企业培训和学习。
3、硕智“立体式”企业大学的理念与基本思路
企业大学的培训与服务体系应该能够涵盖整个企业,满足方方面面的学习需要;同时,整个体系必须协调配置,协调运转,相较于传统的“平面式”的企业培训体系,硕智提出旨在通过企业个性文化传承、企业自主知识沉淀、企业经济效益的日益提升,逐步发展成为自主创建的外向型企业大学的“立体式”企业大学的理念,通过培训对象、培训组织、培训功能和运作机制的多元化、立体化,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双向流动和配置,同时,也利于实现与外部资源的有效对接和利用,这样做一方面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资源(如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支持,为企业的战略发展、资源整合、市场拓展、品牌建立等构筑良好的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进一步激活了企业大学的发展活力和潜力,实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以事业部制的组织运作模式,从而打破传统企业培训组织单一依靠企业资金支持的相对被动式的运作模式,增强企业大学运作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灵活性,有利于企业大学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具体如下图所示:
1)培训对象的立体化
(1)内部员工:内部员工仍将是企业大学培训服务的主体,针对于企业内部各层级、各岗位序列的员工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主要是业务和产品方面的知识性、技能性、实操性的知识传递、引导、修正和创新,以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提升企业员工应对业务和产品更新变化的能力,提升员工的绩效水平。
(2)职业学校学员:企业大学应加强与职业学校等外部机构的联合,采取双方互补式培训或交叉式培训的方式,亦或是将企业大学作为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训或就业基地。一方面扩大了企业大学的受众群体,便于企业甄选、培育和储备人才,降低了企业招聘和前期入职培训的成本,增强了所招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利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另一方面,通过与职业学校等外部机构的联合,可以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对于企业大学引进外部师资力量、课程资源等,丰富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3)行业内从业人员:一个企业的管理能力已经不仅仅体现在内部控制力上,对行业上游和下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对于企业的成功越来越重要。基于此战略要求,企业大学的培训对象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员工,一般还要向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扩展,以支撑企业战略。通过企业大学对行业内从业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文化、业务和产品在行业内的渗透力,对行业从业人员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逐步改变零和博弈的对立思想,培育一批对企业集团文化理念认同的行业从业人员,广泛播撒志同道合的“种子”,逐步奠定企业大学在行业内的“黄埔军校”地位和行业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共享,从而逐步提升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行业的规范性和成熟度,使得企业大学承载着更具价值和意义的行业使命和社会使命。
2)培训组织的立体化
无论是职业学校、高水平的社会组织,还是行业协会、年会等行业性组织,对于企业大学和企业集团而言,其价值和意义更多的在于为企业的战略实施和长远发展构筑良性的集约化的系统平台,以更好的聚集和储备资源。
首先,企业大学能够为企业高层带来定期的信息交流沟通和思想碰撞平台。其次,企业大学通过与职业学校、高水平社会组织的合作,通过参与行业协会、年会等行业性组织,可以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能够打破传统的横向沟通障碍,能够拉近双方的距离,更利于换位思考。再者,企业的培训组织不再仅仅立足于企业内部,还要加强与外部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外部的职业学校、高校、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师资资源,缓解内部培训组织的依赖性和单一性,形成良性互动。立体式的培训组织,实现了培训组织的多元化,增强了培训组织的活力,也有助于增强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培训功能的立体化
(1)培训服务:培训是任何企业建立企业大学的最初和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而其也是企业大学的主要功能。主要面向企业内部员工,其次是职业学校学员及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业务及产品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
(2)研发服务:一个企业能否快速的开发或掌握新的技术,推出新的产品往往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如何保持员工不断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如何保持员工知识结构的与时俱进?更重要的如何激发员工的技术创新?一切在于企业大学!在企业大学中不但会为员工提供最新产品、业务方面的培训,而且还承载着产品、服务、课程等方面的研发功能,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企业不断创新,不断保持在行业内的领跑地位,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弱肉强食、竞争加剧”的行业环境中屹立于不败。
(3)咨询服务:企业大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咨询服务提供者。一方面可以随时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内部管理、投资决策、行业动态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使企业集团能够提早感知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也可成为企业大学新的赢利点,通过对公司相关业务、产品及行业的专业性、前瞻性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形成相对成熟的产品,如行业分析报告等,借助于已经成形的企业大学专业研究团队,可以为行业内的企业提供具有价值的咨询服务,逐步使企业大学具备独立创收的能力。
4)运作机制的立体化
(1)职能性:在整个企业的组织运作体系中,企业大学是企业职能划分的重要一环。其承担着培训服务、研发服务和咨询服务的职能性工作;但是作为相对独立化、自主性的组织而言,企业大学内部仍是一个细分程度较高,专业化分工较强的组织体系,其强力依赖于各个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和配合,其内部的职能划分,包括培训制度管理、培训组织管理、培训课程管理、培训讲师管理、培训评估管理等,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内部职能划分和功能定位,加强职能间的紧密配合,以保障企业大学的有效运转。
(2)盈利性:正如上述提到的,只有突破传统的“被动式”、“依赖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寻求和创造企业大学新的赢利点或利润增长点,而非单纯地依靠企业拨款生存,将企业大学由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大学做大做强,才能实现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才能远远超越企业大学的价值和使命。
(3)激励性:为了增强企业大学内部的活力,提高员工主动工作和研究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要建立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实行扁平化的矩阵式项目管理,针对软件产品、研究课题、课程等方面,实行项目制管理的模式,由相关项目组向企业大学项目管理委员会或企业大学管理委员会竞标,申请项目预算,并进行相应的产品或课程的研发,若被后期集团内部各部门或分支机构采购的话,根据采购的金额等给予项目组一定比例的项目奖励,此外还包括后续的培训、辅导及更新等增值服务,也根据金额和时限进行相应的奖励,以不断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4)市场性:根据企业大学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推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即实行自主选择制。一方面企业大学根据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和当年度的经营管理目标,研发和制定相应的课程,同时,收集外部培训机构或高校同类型的课程清单,将其推向企业内部各部门与分支机构,由大家自主选择;另一方面企业集团将企业每年的培训费用不再一次性全额拨付给企业大学,而是拨付给各部门和分支机构,由自行采购。而这也是检验企业大学培训质量、课程质量的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标准,有利于激励企业大学主动根据内部需求进行课程研发、设计,提升培训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坚定企业大学在企业集团战略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