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相对于传统的管理举措,例如战略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通常都被企业高管放在次要地位,常常被弱化和忽视。事实上,企业文化建设,短期来讲,可明显降低管理成本和提升管理效率,长期而言,则可真正实现“无为而治”。
以下笔者将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咨询管理案例,与大家分享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管理成本降低和可感受的管理效率提升。
薪酬:50分位+适合的文化=90分位的团队
A公司是一家研发科技型公司,在行业内也不算知名公司,但员工工作积极性很高,精神面貌也非常好。这和我们以前做薪酬咨询的任何一家客户碰到的情况完全不同,而且项目组调查诊断中还发现更奇怪的现象:对公司薪酬水平表示满意的居然高达70%以上,但认为薪酬水平偏高的仅仅占比22%。多年的咨询经验告诉我们,这绝对是50分位的薪酬成本带来90分位甚至以上的薪酬竞争力的典范。我们不免产生疑惑:这还需要请外部管理咨询公司做薪酬咨询的必要吗?是不是客户对自身的问题判断错误?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客户正是因为自己以最经济的人力成本获取了最高的管理效率,即太好了对自己产生不自信了。所以想聘请外部专业的咨询公司,了解自己和行业内同类公司薪酬水平到底有多大优势,担心有一天“落队”太多了。
项目组继续调查诊断中发现,该高管非常重视企业组织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活动成为公司的日常活动,而不是有点公司那样心血来潮后就束之高阁,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稀稀拉拉。现随机摘录一两点与大家分享:
一是理念深入人心。比如其中一条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互关互爱、互帮互助”。而且这种关爱和互助,上下级之间对上级要求多,新老员工之间对老员工要求多。并纳入员工奖惩制度,但这种奖惩更多的是以正激励为主。
二是文化宣贯与日常工作紧密相连。不象有的企业,搞文化活动要么太娱乐,要么太商业。该公司的文化活动和工作紧密相连,并且常态化。一条条文化标语,一个个文化故事,都是来自员工的日常工作,决不是象有的所谓搞组织文化建设的公司那样:文化标语到处抄袭式的“空降”。
招聘:任职资格-文化认同=高离职率+高招聘成本
文化认同,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得有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如果连理念体系都没有,那就谈不上文化认同。其次,才是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同度的判断,即融合的程度如何。招聘,一般企业常犯的错误就是过分关注任职资格,但却完全忽略文化认同。需知道,知名外企业为什么喜欢招聘有潜质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相对于人的个性或者性格改变,个人能力较易培养,而个性或者说人的性格则基本上很难改变,或者改造成本太高。
B公司每年都要招聘大量员工,不是因为公司规模扩张太快,而是因为员工的离职率非常高(见下表)。而同行业相比较,B公司并不属于员工流动率偏高的行业。
B公司某年上半年招聘离职表
上半年已招聘人员 | 上半年离职人数 | 人员缺口 | 招聘成本支出 | |
主动辞职 | 被动离职 | |||
28 | 14 | 2 | 14 | 8万元左右 |
备注:还不包括员工离职造成的隐性损失
从上数据可以看出,并不是招聘不到新员工,而是留不住人才。从被动离职的情况来,占比也相当少,说明企业招聘的新员工大多能力是胜任岗位要求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高的离职率呢?项目组经过离职原因调查分析,其中比较集中的几点列举如下:
1、老员工以创业元老自居,抵制新的管理思路和变革;
2、老员工之间老乡居多,排挤“非老乡”的新员工;
3、……
从以上离职原因分析,再次说明胜任能力不是导致员工大面积离职的根本原因,项目组凭着多年的项目经验,立即开出“药方”:企业文化建设已到了非进行不可的阶段。
首先,对公司文化理念进行梳理和提炼,企业成才过程好的基因即DNA,通过提炼给予完全的保留,同时根据公司发展壮大带来的变化,适时创建性地确立“开放包容”的新的文化理念。
其次,多管齐下,强化对文化理念的落地管理。比如,从招聘开始,就注重招聘具有包容秉性的员工,“偏执”型和“疾恶如仇”型的员工即便能力再强,入司也非常谨慎。同时,对老员工,进行滚动式系统化的文化理念体系的宣贯。
最后,将文化建设的执行情况和建设成果纳入考核,对还有“老乡帮派”和固步自封的小团体给予重罚,同时对新员工顺利度过试用期超半年的司龄的直接上级给予奖励。
一年后,项目组跟踪回访该客户,发现效果非常明显,如下表:
B公司一年后招聘离职表
上半年已招聘人员 | 上半年离职人数 | 人员缺口 | 招聘成本支出 | |
主动辞职 | 被动离职 | |||
18 | 1 | 1 | 0 | 2万元左右 |
管理:“无为”而治就在身边
企业管理由“人治”向“法治”,大多数管理者较易认同,但从“法治”到“心治”,则似乎总是心存疑虑。无为在于“心治”,“心治”在于文化。破除疑虑的关键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企业组织文化建设。
在我的咨询经历中曾经碰到过一个真实的案例:
C公司的一位职工到超市买东西,看到货架上有几件自己公司的产品的商标有划痕,他感到格外扎眼,就将它移到货架后面,后转念一想,前面的产品卖完后,后面划伤的产品就又会露在外面,于是他干脆掏腰包,把这几件产品买下来。但在该公司,每个月都给职工发一箱这样的产品,这位职工根本就用不着消费这种产品,虽然是商场人员不小心留下了划痕,但他却心甘情愿买下来,为的是不让公司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留下划痕。
员工回到家后,没有跟任何人提及,后来不知道何因,被媒体曝光。面对镜头,当被问及是什么原因或动力促使他这么做时,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的两个字“本能”,我是出于本能,……
而这种“本能”正是该司10年坚持文化建设的成果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