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5620198,021-55620199, 13601927519
首页 > 管理研究 > 管理闻道

十问:中国企业的创新

文 / 赵伯平

 

先看什么是我的创新“十问”。

 

一问“中国企业为何学(欧美技术和管理)而微创,或学而不创?”

 
二问“中国企业的创新为何顾了技术的此而失却管理的彼,或只讲技术创新,不谈管理创新?”
 
三问“中国企业为何是一次性创新,而非连续性创新?”
 
四问“在中国企业,能“大胆”创新的为何往往是老板(一把手的领导)一个人,而非包括研发人员在内的其他人?”
五问“中国企业的创新驱动为何常常是来源于单个的人,而非一个能有效激发创新的机制?”
 
六问“中国企业为何频现创新者穷、创新者死的尴尬?”
 
七问“中国企业的创新文化培育,为何难以跳出‘就创新论创新’的窠臼?”
 
八问“中国企业如何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确保他们在创新时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面对上司和老板说‘不’?”
 
九问“中国企业如何去有效平衡‘行政管理所需的层级’与‘创新管理所需的扁平’?”
 
十问 “中国企业的创新为何大多是商标创新、包装创新、广告创新和外观创新?”
 
再看我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创新“十问”?
 
今年历时十天的中国两会(人大、政协)留给我最深印象的莫过于总理李克强对创新的再三强调。这自然要勾起我对一九九八年中国两会的回忆。
 
正是在那年的两会前夕,因为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江泽民围绕“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讲了一番话,各级政府自然不敢怠慢,几乎条件反射似地给出了强烈的反响。特别是在随后十多天的两会期间,创新的呐喊差不多压倒了一切,每个代表、每个代表团、每个小组讨论无不言必称创新,很是热闹了老大一阵子。
 
从一九九八到二零一五,十七年的时间不能算短暂,中国看得见的变化也不可谓不大:无边无际无尽无头的新公路、新住宅、新高铁、新物流、新农村、新城镇,目不暇接,沧海桑田,天翻地覆,令人振奋。但稍加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这些光鲜器物的背后,除了翻来覆去,一以贯之的人口红利、环境透支和资源赤字,却难觅中国政府梦寐以求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进步的踪影。
 
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创新效果总是几近于零?
 
因为我们中国企业对创新总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和其三;
 
因为我们中国企业对创新总是叶公好龙,创新好,但一讲到创新需要平等、自由、多元、宽容等马上就不好,就不了了之;
 
因为我们中国企业对创新总是只要、只欣赏创新的苹果,不要创新的苹果树根、干、枝、叶,更谈不上创新的苹果基因。
 
如此,中国企业要想真正在创新上有所为,就不能不勇于面对我这里创新“十问”;就不能不深入骨髓,深入树根去挖掘制约中国企业创新的毒瘤和毒素;就不能不努力从文化基因的源头上着手,不遗余力地剔之,除之,反复抓,抓反复。
CopyRight 2004-2016 gwisdom. 网站地图

网站技术支持:上海网站建设公司&上海SEO优化公司-派琪网络

上海硕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成山路800号云顶国际商务广场A座6F 沪ICP备05008293号-2

021-55620198,021-55620199, 13601927519
top